/联盟公告/
时间:2018-04-13 16:31:15 来源:公告内容
CPC:按广告每次点击付费。这理论上来说,是最适合效果广告的收费模式,平台负责广告创意从曝光到点击率预估,而广告主负责衡量点击后到自己页面的后续价值的预估。
举例淘宝推广来说,平台方可以帮你抢量,也可以帮你做创意优化,提升最后到淘宝item页的转化率,但到了item页,用户买不买,买多少那完全是广告主自己产品介绍和实际质量的问题了。对平台方来说,做到CPC,相比起CPM,要多控制好一个环节的转化率预估,因此对平台方的数据和技术要求会相对更高,因为做不好就控制不了风险,那么就等着亏本。
下面的CPA和CPS以此类推,每多增加一个转化环节,对DSP来说就是多了一道风险的控制。对广告主来说,CPC可以有效减少一部分无效流量,按实打实点击了收费。但是实际上CPC也很容易便宜羊毛党,这一步老实说,操作空间也不比CPM小。
CPA:每行动成本,举例一个手游APP的推广过程,M就是广告曝光,C就是用户点击广告,A就是用户激活游戏。目前市面上比较少看到这种收费模式,因为都做到这步了,那双方不禁会想:干么不干脆做CPS?
CPS: 以实际销售额来换算广告金额 ,也就是分成。这看上去很美,效果广告主最喜欢的肯定是走CPS,因为这相当于零风险,真的收到用户钱了,再给DSP分钱,怎么看怎么赚。但以目前不少产品来说,和它们合作CPS,DSP是亏的,每增加一道转化,DSP就要多一道风险把控。
如果要控制成本即确切精准,那必然量就少,少了就要铺不开量,如果要量,则必然就需要一些没那么精准的量多做几次impression,那成本就上去了
这需要在产品技术和数据上有很深的积累,才能把控住这个度。另外对平台方而言,单独针对一个产品case做分成毫无价值和意义,CPS只有和行业挂钩,形成稳定持续的行业矩阵,也就是联运,那才有价值。
当然,随着DSP的长期运营和数据的积累,深度化必然垂直化。未来真正有积累的DSP,应该都会选择自己有长期积累的一个垂直行业来做CPS。
文章来源:汇成广告联盟 http://www.hczzw.com